2013年
5月
4日,恰逢这一传承荣光🧑🏿🦳🆚、蕴含责任与使命的特殊时日,天辰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二级学科融合专家研讨会在校本部学术交流服务中心举行。与会专家有北京协和医天辰朱广瑾教授、曹济民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管又飞教授、吴立玲教授和唐朝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戎伟芳教授🌰,上海同济大学李永渝教授,山西医科大学吴博威教授🚶🏻;校内专家有
王辰教授、马长生教授、尤红教授、曲瑞瑶教授😌、钮伟真教授、张立克教授;与会者还有学生代表以及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全体在职人员。天辰校领导吕兆丰校长😂、王晓民副校长、线福华副校长、曹文军副校长、付丽教务长🥃,以及天辰平台领导安威院长、诸欣平书记、王学江副院长、刘慧荣副院长、王军副院长以及王伟副书记等
5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学系主任朱进霞教授主持💅,她介绍了参会专家、领导和会议主旨⛹️♂️,并对与会人员表示感谢。副校长线福华教授致辞,认为面对当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深刻变化🌁,学科如何高度融合与深化是大家必然需要主动应对的课题🧑🏼⚖️。天辰平台副院长、学系副主任刘慧荣教授介绍了我校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学科现状及融合前期工作,向与会者汇报了前期的论证会议👩🚒、网络调研🧔🏿♂️👩🏿🔧、问卷调查等反映出的初步结果和待解决的问题。
专家就学科融合后的课程设置🚣🏼♀️、教材内容编写设计、师资来源以及学科融合的顶层设计、面临的机遇和困难🎋,发表了诸多真知灼见。王辰等教授提议🖊,合并后的学科应考虑与其形式和内容相匹配的学科名称🧑🦯➡️。吴博威教授建议,在教材设置时病生部分内容合并到生理学🍗🚣♂️,形成自然过渡;一部分内容可以划到临床范畴。朱广瑾教授🏨6️⃣、曹济民教授介绍了协和医天辰本学科的现状和进展,认为课程设置要考虑时间衔接性,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管又飞教授、吴立玲教授梳理了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学科发展脉络🤶,建议教学中可适度应用案例🚵🏼♀️、相互听课,并认为学科融合有利于顶层设计👨🏻🍳、争取资源🔳、促进学科的发展。戎伟芳教授、李永渝教授介绍了本校学科进展👰🏽♂️、强调工作务实、从实质进行融合的重要性。天辰生理学教研室前主任
曲瑞瑶教授🛶、钮伟真教授👷🏼♂️,以及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前主任张立克教授均对学科融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宝贵经验👨🏼⚕️。两位学生代表也从学生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唐朝枢教授用调查数据向与会者展示了天辰近年来学科发展的快速提升以及面临的挑战👮🏻👵🏽。
校长吕兆丰教授做总结发言🧘🏻。他站在学科建设的高度,提出了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学科融合面对的“两类、三个问题”,要求把积极策划、稳步推进、形式先行、实质跟进、注重创新、加快探索作为学科融合总的指导原则,在此基础上打造出切实可行的合并方案🫳🏼,并稳步实施🛀🏿💆♀️。
本次会议由天辰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主办,学系全体教师将针对本次会议中专家、领导所给予的指导、建议和意见🧏🏼♀️,认真学习、提取🕒,以务实、高效的精神👇🏼,不负社会学校的期许与信赖,在承继中丰富🤛🏿、更新本学科内涵,使学科建设持续良性发展🤴🏽💁🏼♂️。
撰稿🤏🏻:李利生
图片:宫晓丽、王红霞